决战淮海,大运河见证了哪些烽火硝烟
原标题:决战淮海,大运河见证了哪些烽火硝烟从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,在以徐州为中心,东起海州(今连云港),西迄商丘,北至临城(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),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,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(文中简称“华野”)、中原野战军等部60余万人,对国民党军发起了淮海战役。 经65天的浴血激战,我军共歼灭敌万余人,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、中原广大地区。 大运河流过“五省通衢”的徐州。
在伟大的淮海战役中,很多重要的战斗就发生在大运河边。
流淌千年的运河,不但书写了千年的文脉,更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人民群众支持下,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。 争夺铁桥,跨过运河包围“黄兵团”翻看《淮海战役史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)中的“淮海战役经过示意图”,可以清楚看到,整个淮海战场偏东侧,大运河从北向南横亘穿过。
标记我军大部队进攻走向的多个红色箭头,从北方、东北方等方向穿过运河,向徐州方向追击而去。
“1948年11月6日至11月22日,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,我军围歼黄百韬第7兵团,孤立徐州之敌,多次重要战斗在运河两岸展开!”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的淮海战役史专家张明莉说。
淮海战役发起之前,徐州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之一、黄百韬第7兵团(下辖63、64、44、25、100五个军,总兵力12万余人)位于徐州以东的新安镇地区(位于今新沂境内)。 黄百韬担心自己远离徐州,地处孤立,容易首先被歼灭,遂多次向徐州“剿总”司令刘峙请求撤回徐州。
11月5日,国民党军“参谋总长”顾祝同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,按照蒋介石部署,决定徐州周围的主力部队向徐州收缩靠拢。
黄百韬这才慌慌张张地开始组织渡过运河西撤的行动。
但由于刘峙又命7兵团先等待海州的44军撤到新安镇后再一起撤退,7兵团的西撤行动又推迟了两天时间。
西撤途中,10余万国民党部队猬集在运河东岸,个个如无头苍蝇,横冲乱撞。
电影《大决战·淮海战役》中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场面:唯一的过河通道运河铁路桥(位于今邳州境内)上,挤满了仓皇逃窜的国民党军。 有的人被挤入运河,有的人被活活踩死,还有一些国民党士兵用机枪开道,现场极其混乱。 身为司令官的黄百韬站在河边,望河兴叹,深深懊悔自己没有提前在运河上铺设浮桥,增加过河通道。 黄百韬狼狈过河后,留下两个多团的兵力在运河铁路桥东驻守。
11月9日晚9时,我华野第8纵队追击而至,打响了运河铁路桥争夺战,战至次日上午,8纵23师69团以微小代价,全歼运河以东的国民党军2700余人。
新华社以“运河桥头争夺战,歼灭黄匪立首功”为题,播发了这次战斗的胜利。
“淮海战役刚刚打响,国民党军已呈现了无可挽回的败相。
”张明莉说,运河阻滞了黄百韬兵团西撤的脚步。 运河铁路桥的易手,为我军最终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碾庄地区并全歼之,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运河前线,“佩剑将军”率部起义几乎与黄百韬第7兵团仓皇渡过运河,向徐州逃窜同时,在徐州以北、大运河边的台儿庄、贾汪地区,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、张克侠两将军率部举行战场起义。 张明莉介绍,在此之前,大运河上先发生了一场万年闸战斗,这场战斗规模虽不大,却与何、张起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 万年闸两座大桥,是从韩庄到台儿庄大运河段上主要的过河通道。
指挥万年闸战斗的华野7纵司令员成钧将军回忆,11月7日晚7时,7纵21师61团、19师55团等部相继打响战斗,强渡运河。 经过短暂战斗,7纵控制了万年闸大桥,消灭了桥上和桥南的国民党守军,向贾汪地区大步挺进。
在7纵渡过运河的同时,华野10纵、13纵等部也相继在韩庄、台儿庄渡河。 华野部队纷纷跨过运河,逼近徐州。
一直在酝酿率部起义的何基沣、张克侠两位将军(他们都是中共地下党员)觉得时机已经成熟。
何基沣在《运河前线起义》一文中回忆,11月7日晚,在得到万年闸失守的消息后,他在贾汪召集部下各师、团长开会,决定派人与解放军部队取得联系。 次日,有“佩剑将军”之称的张克侠也以到前线指挥战斗为由从徐州脱身,来到贾汪,和何基沣一起领导起义。
在何、张两位将军的率领下,第59军全部和77军132师,以及37师一个团,共三个半师共万余人脱离国民党反动军队。 起义部队随即前往运河北岸我军指定的区域,进行休整改编。 何基沣、张克侠的起义,对淮海战局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。 张明莉说,这次起义,使徐州国民党军失去了徐州东北的运河屏障,华野山东兵团各纵队得以迅速通过运河防线,直插陇海线的宿羊山、曹八集一线,迎头截住了西逃的黄百韬兵团,为全歼该敌,取得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赢得了时间,提供了保障。
血战窑湾,攻克运河千年古镇窑湾是大运河徐州段的一座千年古镇,这里被运河、沂河所环绕,自古商旅繁华,有“苏北小上海”之称。 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,我军集中兵力围歼黄百韬第七兵团,该兵团主力部队63军就是在窑湾古镇全军覆灭的。 张明莉告诉记者,黄百韬妄图率七兵团撤往徐州,他命令,63军由新安镇向窑湾撤退,然后渡过运河,向碾庄集结。
华野各部迅速追击该敌,9纵首先在堰头镇歼灭63军一部,1纵则将63军主力包围在窑湾镇。 63军困守窑湾,无法突围。 军长陈章向黄百韬求援,但此时黄本人也被围在碾庄,自顾不暇,哪顾得上63军,只能让陈章“自行处理”。 陈章无奈,试图率部由窑湾向西渡过运河,但我军早已占领运河西岸,63军突围部队死伤惨重,无奈退回窑湾镇内。 63军为广东部队,在淮海战场上水土不服,士气低落,军心动摇。
11月11日傍晚,华野1纵在叶飞司令员的率领下,向窑湾的残敌发起总攻。
我军集中数十门山炮、野炮、重迫击炮,反复轰击敌军主阵地和军指挥所,整个窑湾古镇炮声震天,烟雾弥漫。
我先头部队趁敌火力点被我军炮火压制之机,炸开外围的鹿砦和围墙,冲入窑湾的小东门、大东门和北门。 经过激烈巷战,我军占领了敌人核心阵地天主教堂。 敌军长陈章带着几个卫兵,企图泅水潜逃,被我军击毙在运河岸边(一说自杀身亡)。 战至12日拂晓,63军两个师5个团共计万余人被我军全歼。
窑湾战斗是淮海战役中第一个大规模的攻坚战,华野1纵在战斗中英勇顽强,敢打敢拼,创造了以1个纵队歼敌1个军的成功战例,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淮海战役胜利的序幕。 (记者于锋)。
(责任编辑:admin)